高质量发展中国行·锦绣天府|绿电入“舱”: 1.15 PUE 背后的绿色算力样板
- 2025-08-26 05:11:37
- 376
算力,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、工业时代的电力,已成为支撑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。当前,人工智能快速发展,全球算力需求持续攀升。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(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),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,占比32%,稳居全球第一梯队。这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何在?
答案在于“因地制宜”。在国家“东数西算”战略的推动下,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土地资源、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充沛的清洁能源,正悄然崛起为“绿色智算高地”。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燕窝沟,中国电信算电融合创新示范园正以一种“绿电+算力”的创新融合模式,书写智算低碳发展新样本。
图为中国电信算电融合创新示范园
“箱”式算力随需而建
甘孜丹巴县燕窝沟,群山环抱,溪流奔涌2300米海拔的巨大落差,不仅蕴藏着充沛的水电潜能,更带来了冷凉的气候。15个银白色集装箱错落其间,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“绿色电力”与“天然冷却剂”的同时,以每秒千万亿次的惊人速度高效运转,推动着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。
随着数字化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数据规模的急剧增长,传统数据中心面临建设与维护成本高、能源消耗大、管理效率低、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,制约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。
“天翼算舱采用集装箱形态,可根据甘孜州等高海拔地区室外条件,灵活部署多种功率机架。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,天翼算舱降低建设成本约50%、日常运营成本压降60%、建设周期压缩70%,能够适配各种场景和业务需求。”中国电信甘孜分公司云网发展部工程管理龚华莹介绍道。单个天翼算舱体积约28立方米,凭借小型化优势,就近部署在水电站旁,有效减少电力传输损耗,实现“水电+算力”的可持续发展。
目前,中国电信算电融合创新示范园中的15个算舱能支撑1200p算力规模的能力。依托中国电信“息壤”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,该算力集群可实现算力资源的全国统一管理和调度,其能力最远可辐射至东部沿海地区,已覆盖视频渲染、大模型训练、动画制作等多元应用场景。
绿色能源转化为算力优势
算力产业是高能耗产业。数据显示,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过4000亿千瓦时。因此,算力建设不仅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,更需要通过创新路径实现节能减排。
零碳能源保障电力供给。燕窝沟智算舱主要采用水电,辅以自建光伏供电,满足算力对电力高稳定性的需求。园区年消纳电量约3000万度,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2.4万吨。
燕窝沟智算舱整体PUE低至1.15,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核心秘诀。园区创造性利用电站发电尾水作为冷却介质,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算力舱直排散热,最后经过处理达标的水排回河道。这种“以自然冷源制冷”的模式,让单舱日均耗水量趋近于零的同时,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。
“我们下一步计划在甘孜雅江县,与两河口水电站合作开发一个包含5个算力舱的智算集群,预计PUE为1.18,进一步助力甘孜数字经济发展。”中国电信甘孜分公司云网发展部总经理谷勇表示。
图为中国电信算电融合创新示范园工作人员进行园区巡检
数字经济时代,算力是新质生产力。四川省发展改革委、经济和信息化厅、省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支持加快算电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到2027年,在阿坝、甘孜、凉山、雅安、攀枝花等区域,有序依规实现算力规模化、绿色化发展,建成富有四川特色的“绿电+算力”融合发展项目。
当前,凉山州木里县已引入天翼分布式算力舱项目,计划在上通坝、卡基娃、固增、立洲等地建设75套算力舱,利用当地丰富的清洁能源,为数据运算提供稳定、绿色的电力支持,实现算力与电力的高效融合。
川西山谷的绿色电力正转化为流动的算力。甘孜的实践是起点,而非终点。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将基于先发优势,加速推进“天翼算舱”产品,以更大力度、更务实的举措,在全省更多地区布局智能基础设施,为绿色数字未来奠定坚实基础。
本报记者林碧涓通讯员刘波
- 上一篇:爱豆黄子韬徐艺洋限定回归
- 下一篇:刘亦菲的智美搭子智界发布